诚信通标识企业建站服务! | 手机浏览 | 订阅 | 关注微博 | 关注微信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问答 » 专业知识 » 正文

为何汉服没有被成功商业化?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14-09-18 10:14
 
504 次关注     提问者: 匿名  
  支持(0)  |   反对(0) 最佳答案
误入歧途

容我细细分说……
汉服是二十一世纪初由民间兴起的一种服饰,伴随着汉服运动的兴起,很多问题产生了。

1.关于“什么是汉服”的问题始终没有形成明确的、统一的标准:
汉服复兴运动之处,一些同袍抱着恢复汉族民族服饰的心态广泛考证文物和古籍,这个没有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将所有自认为能代表汉族传统服饰的文物或图例都纳入到了汉服的体系之中,这造成了汉服体系的异常庞大(由周至明的成百上千种形制)。伴随着同袍队伍的扩大,一些同袍将一些“泛汉服”也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而又得到了人们的默认,导致汉服体系越来越驳杂。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同袍尽力宣传,希望“纠正错误”,但却无济于事,由于缺乏领导核心(尤其是前汉服吧吧主溪山琴况逝世后)和“寡不敌众”(考据派和秀衣帮的巨大人数反差),导致正本清源的宣传反而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什么是汉服”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2.网络汉服圈氛围的恶化:
这个大家有目共睹。网络汉服圈的形势由“考据党和秀衣帮之间的角逐”演变为了“老同袍与各派愤青间的混战”。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汉服圈争论历史、讨伐“满遗”,严重破坏了汉服圈原有的博大与清新共存的氛围。而这些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反而在网络汉服圈管理者的纵容和站队下变本加厉。导致很多普通网友对汉服圈风评不佳。

3.同袍圈本身:
同袍圈的形成对汉服的推广有很多积极意义,但现在同袍圈与非同袍圈的界限越来越明显,这对汉服的进一步推广非常不利。
汉服宣传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网络上初步成功了,具有同袍潜质的多数人已经加入或认同了同袍群体,但另外一些人在经历了同袍的宣传了解汉服知识后并没有提升对汉服的好感,也无意在节日和典礼上穿着汉服。可以说目前的汉服宣传正遭遇瓶颈。
再者,同袍圈本身又缺乏绝对凝聚力,缺乏领军人物(汉服群体是实名制程度最低的群体之一,虽然最近方文山等名人在推广汉服方面较为活跃,但方文山的资历和声望还达不到领导汉服复兴的要求)和强力资金支持(尤其是直接投入生产而非活动的资金支持)。这样一个不成熟而又界限鲜明的群体在宣传和扩张上自然会面临重重阻力。

4.汉服商圈:
汉服商圈是伴随着同袍圈的扩大而形成的,满足了没有能力制作汉服的同袍购买汉服的需求。但这个商圈一开始就没有步入正轨。
(个人对明华堂之类主打高端产品的商家的发展模式没有太大异议,以下所说的主要是生产中端产品、面向大众的商家。)
汉服商家一开始主要以实体店和网店两种形式存在,实体店多遭遇资金困难难以维持经营,网店则一枝独秀。但如今汉服网店的整体质量实在堪忧,很多网店打着汉服的旗号售卖做工低劣成本低廉的影楼装,误导“古装爱好者”,牟取暴利。这不仅扰乱了汉服市场的秩序,还造就了一批穿着四不像服饰宣传汉服的“汉服爱好者”和一批不讲形制的“传统服饰创造者”,加剧了1中的问题。
虽然汉服网店在整体上看一片混乱,但也不乏优秀的商家,例如重回、衔泥、怀谷居等。重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未来汉服网店的发展趋势,开始尝试工厂作业按型号批量生产。衔泥在打造品牌方面做的不错,汉元素时装也不错。怀谷居是当今最重视形制的汉服商家,用料裁衣非常考究,只是在宣传和扩大生产规模上做的还不太够。如果有一个商家能够集合以上三个商家的优势,那么这个商家相对其他商家而言一定会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惜现在还没有)。

5.群众基础:
如今汉服复兴的群众基础并不是很乐观,汉服依然是小众的产品,其商业化很难有可观的效益。
至于原因,同袍们常说是因为剃发易服以致后世汉人不知民族服饰。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日本的和服也有过衰微的时期,但如今的复兴状况也不错,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汉服复兴运动十年的最佳结果本可以达到如今韩服、和服的程度,但是由于1、2、3、4里的种种原因,尤其是汉服界混乱的现状,很多民众直接被囧到或吓到,巴不得一辈子不穿汉服以与汉服囧粉划清界限。另外,由于一些闲着蛋疼的国家主义者的骚扰和一群囧粉的配合,汉服莫名其妙的和”大汉族主义“挂上了钩,更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敬而远之。

6.政策支持:
汉服得到政策支持的程度很低,仅仅达到“默认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的程度。
当然,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可能将单一民族的民族服饰定为国服。
“默认”二字决定了汉服既不可能遭受自上而下的扼杀,也得不到任何实际意义的支持。民办汉服活动自掏腰包,审批即允,公办活动则不提倡汉服的出现(尤其是春晚和人大这种大型活动)。

以上是我认为汉服没有成功商业化的原因。同时我个人认为,要解决以上不利因素是困难的,汉服复兴运动和汉服商家一开始就走了弯路,混乱的氛围和小作坊林立的格局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仅仅靠文化上的宣传就可以改变的。但要改变这种状况也不是没有办法。
首先,最重要的市场。开拓汉服的市场如今并非易事,但愿能出现一批有识有力之士力挽狂澜,改变汉服界混乱的局面,消除群众对汉服的误会,得到本该拥有但却被奸商囧粉搅合掉的市场。
其次是生产能力。汉服商业化既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不怕短期经营困难的长线支持),也需要合格的生产线、生产团队和经营团队。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汉服商家和汉服作坊,而是更多的汉服工厂、汉服企业、汉服经销商和汉服制造师。汉服制造业需要一场产业升级。
再就是是名人效应和政策效应。汉服复兴的名人效应这几年越来越大,方文山、徐娇等明星无疑对汉服的宣传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至于政策效应,也非毫无余地。国家层面不可能支持汉服,但汉族聚居区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对汉服做出更大的支持,开封做的就不错。优化城市形象职业者(如车夫、小吃店员)的服饰,对美化城市形象、吸引游客是有益的。

最后提点私货,个人觉得汉服体系既然这么庞大,现在又被混进来一些不该有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妨小一点胃口,多发掘汉服大蛋糕之内的精华部分。我们不妨先从襦裙、裋褐入手,先做好日常服饰;再开发袄裙、朱子深衣、道袍、曳撒,做强明制服饰;然后再做好高大上的衣裳、古制深衣、圆领袍,打造典礼服饰。
现在网上的时装店,既有衬衫、牛仔裤、风衣统统卖的店,也有专营连衣裙的店,这个也值得汉服商圈借鉴。可以有尝试制作单个朝代一种形制服饰的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完全可以不打着汉服的大旗号而独立存在。希望以后可以看到各种襦裙店和深衣馆,也希望以后有更多人说自己身上穿的是襦裙/深衣/道袍/直裾,而不是统统说自己穿的是汉服(你如果穿衬衫的话不会说自己穿的是洋装吧)。个人认为对单个汉服形制的集中宣传要比笼统的宣传汉服要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还可以避免奇怪的东西混进来),对单个汉服形制的集中生产经营要比一把抓的出产历代形制更容易培养客户圈、扩大生产规模。

再呼风唤雨一把……如果有土豪愿意投资汉服制造业请联系我!我有N计,可先使你称雄淘宝汉服界,再在天猫与放不开手脚的花苼记一争高下,最后进军唯品会!
[我来评论]   回答者: 58.62.*.*   2014-09-18 10:11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说声谢谢,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


[ 问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问题搜索
     
相关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2035413号
2009-2020 广州奔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dmin@zd84.com
中大布料|中大布市|布料批发|布匹市场|广州纺织|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网
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