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描述看可能需要增加摄入热量,同时注意同个肌肉群的训练间隔时间。
增肌的基本原理是超量恢复,训练是破坏,营养和休息才是建设的保证。超量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锻炼肌群、训练质量的不同,会持续大概48小时-72小时。
摄入热量<=(基础代谢+日常消耗+运动消耗)时,即使正氮平衡也不会促进蛋白质合成(实际合成与分解一直在同时发生,合成大于分解时就增肌,反之肌肉分解),蛋白质合成本身需要消耗能量,身体会将能量优先用于维持生命。
至于每人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量,需要根据体重、年龄、体力活动强度等来判断,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健身者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蛋白质?
你一周五练,增加了消耗的热量,如果饮食没有跟上,就长不快。
或者你在超量恢复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进行下一次训练,也不会增长,甚至有可能带来损伤。想像一下每天玩一会双杠,手会磨红,过段时间手会起老茧;如果没等恢复好就接着玩,可能会导致手掌皮肤破损。
关注基础饮食,摄入足够热量和搭配好养搭才是根本。
--------------------------------生化上的分析--------------------------------
从食物中摄入蛋白质后,经过各种蛋白酶和肽酶水解后成为游离氨基酸进入血液。这些氨基酸可以作为原料参与各种代谢(如蛋白质合成代谢),也可以在肝脏内通过脱氨或转氨作用成为丙酮酸,从而参与有氧供能代谢。
运动首先会消耗肝糖原,降低血糖,使得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上升,引起以下代谢变化:蛋白质分解加强,氨基酸异生成糖;糖异生加强,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降低;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
空腹低血糖情况下摄入蛋白质,参于有氧供能代谢的氨基酸比例会高于血糖充足的情况。高多少不清楚,应该依赖于多项具体生理指标的。
--------------------------------罗嗦两句--------------------------------
在美国补剂、保健品是游离在FDA监管之外的,所以贩卖补剂的机构会在不出大问题的底限下尽可能推荐更高的摄入量,使得你通过基础饮食不容易满足这个推荐值,比如蛋白质摄入量。
很多针对补剂、保健品的实验都是很不严谨的,就像lz这样在不同的训练条件、不同的热量摄入条件下对比,没法得出有效的结果。有些实验根本就是替换了原本要论证的问题来混淆视听。
比如胶原蛋白的小鼠实验,A组在食物中添加胶原蛋白,B组食物中不添加,然后发现A组皮肤弹性更好,就得出结论说胶原蛋白对皮肤好。事实上,如果在B组食物中添加其他种类的蛋白,两组会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花更多的心思在做好基础饮食和提高训练质量上,这两个能让你的训练效果从50分提高到90分,然后再合理利用补剂可能会让你再提高5分。
增肌的基本原理是超量恢复,训练是破坏,营养和休息才是建设的保证。超量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锻炼肌群、训练质量的不同,会持续大概48小时-72小时。
摄入热量<=(基础代谢+日常消耗+运动消耗)时,即使正氮平衡也不会促进蛋白质合成(实际合成与分解一直在同时发生,合成大于分解时就增肌,反之肌肉分解),蛋白质合成本身需要消耗能量,身体会将能量优先用于维持生命。
至于每人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量,需要根据体重、年龄、体力活动强度等来判断,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健身者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蛋白质?
你一周五练,增加了消耗的热量,如果饮食没有跟上,就长不快。
或者你在超量恢复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进行下一次训练,也不会增长,甚至有可能带来损伤。想像一下每天玩一会双杠,手会磨红,过段时间手会起老茧;如果没等恢复好就接着玩,可能会导致手掌皮肤破损。
关注基础饮食,摄入足够热量和搭配好养搭才是根本。
--------------------------------生化上的分析--------------------------------
从食物中摄入蛋白质后,经过各种蛋白酶和肽酶水解后成为游离氨基酸进入血液。这些氨基酸可以作为原料参与各种代谢(如蛋白质合成代谢),也可以在肝脏内通过脱氨或转氨作用成为丙酮酸,从而参与有氧供能代谢。
运动首先会消耗肝糖原,降低血糖,使得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上升,引起以下代谢变化:蛋白质分解加强,氨基酸异生成糖;糖异生加强,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降低;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
空腹低血糖情况下摄入蛋白质,参于有氧供能代谢的氨基酸比例会高于血糖充足的情况。高多少不清楚,应该依赖于多项具体生理指标的。
--------------------------------罗嗦两句--------------------------------
在美国补剂、保健品是游离在FDA监管之外的,所以贩卖补剂的机构会在不出大问题的底限下尽可能推荐更高的摄入量,使得你通过基础饮食不容易满足这个推荐值,比如蛋白质摄入量。
很多针对补剂、保健品的实验都是很不严谨的,就像lz这样在不同的训练条件、不同的热量摄入条件下对比,没法得出有效的结果。有些实验根本就是替换了原本要论证的问题来混淆视听。
比如胶原蛋白的小鼠实验,A组在食物中添加胶原蛋白,B组食物中不添加,然后发现A组皮肤弹性更好,就得出结论说胶原蛋白对皮肤好。事实上,如果在B组食物中添加其他种类的蛋白,两组会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花更多的心思在做好基础饮食和提高训练质量上,这两个能让你的训练效果从50分提高到90分,然后再合理利用补剂可能会让你再提高5分。
说声谢谢,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